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联系我们

吉林频道    山西频道     辽宁频道     黑龙江频道     内蒙古频道     山西省妇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重要言论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点击率:1728 发布日期:2018-07-04 来源:中国农村网

 核心要点:

  ■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吹响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军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根本还是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 在40年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衔接、巩固农业基础和市场化改革相统筹、农业领域改革和乡村各领域改革相协调、消除农村体制机制弊端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相配套,为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高质量完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改革作为重要法宝,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波澜壮阔,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辉煌。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吹响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军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根本还是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一、40年改革开放薪火相传,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40年来,农村改革渐进展开、持续推进。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到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到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从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放宽农村劳动力就业限制,到逐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从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40年农村改革持续发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在40年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衔接、巩固农业基础和市场化改革相统筹、农业领域改革和乡村各领域改革相协调、消除农村体制机制弊端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相配套,为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过去5年,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涉及领域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336项改革任务中,有近50项直接和“三农”有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农村改革重大任务。这些改革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涵盖了农村改革的主要方面。二是推进力度大。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40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和2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其中有19次涉及农村改革议题,审议了26项涉农改革方案,印发了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垦改革等重要文件,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改革由蓄势聚能向全面发力的深刻转变。三是影响范围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等一批重大试点已在全国铺开,未来将惠及亿万农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蹄疾步稳,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突破,种植、畜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1。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质量和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取得新进展,农村资源要素快速激活,大量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上山下乡”,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地生效,68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村社会焕发稳定祥和新气象,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这些成就和变革,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跨上了新台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高质量完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贯彻“重中之重”战略定位的要求,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落实好“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做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要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工农城乡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贯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粮食问题,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贯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当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贯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推动形成同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指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形成农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

  贯彻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必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使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的步伐。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在城乡融合的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推动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制度创新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改革作为重要法宝,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关键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理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引导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合理配置利用。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产权制度,是新时代完善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举措。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抓好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扩大改革覆盖面。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积极扶持小农户,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完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帮助小农户加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定不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要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扩大“绿箱”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健全“三农”投入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完善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体制机制,抓住“人、地、钱”关键环节,打破乡村要素净外流的局面,打通要素进城与下乡通道,引导更多的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促进城镇和乡村协调并进、相得益彰。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把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农村法治服务体系,加强乡村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快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自治“消化矛盾”、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作用,走乡村善治之路。

  (作者: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郭树清:中国经济的进步任何力量无法扭转
下一条:习近平谈初心
  •    
    新闻

    农业网站

    央广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凤凰网

    农业部 央视网 中国农村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网·现代农业 农博网

    吾谷网 中国兴农网 第一农经 神农岛 农产品加工网 中国农产品网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中国食品辟谣网

    鸡病专业网 灌溉网 中国牧草网 中国农资导报 中国乡村发现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 中国农民合作社网

    省级农业网站:北京 山西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今日头条 全国特用作物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在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 举行2023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因时因势优化抗疫措施,始终掌握抗 班主任扇学生耳光致其嘴角流血 校长 我省新冠肺炎中医预防方出台,适合 [安全宣传教育]平顺交警大街以上宣交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山西路桥第八工程有限公司隰吉高速LJ 庆冬奥制作墩墩,迎复工争创佳绩 山西运城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专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黄腾公司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 百年华诞!习近平这些话让人心潮澎 庄严宣告!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


    版权所有:一路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晋ICP备13001173号-1

                                                              电话:1709101542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